风雨中,湛江晚报记者周文硕(右一)困难地站立着采访群众
我是记者,我在现场
(记者 周文硕)
每次遇到重大事件,为了记录历史,还原真相,无论白天黑夜,无论狂风暴雨,我和我的同事们以媒体人的良心和职业操守,坚守现场,为的是将正在或将要发生的事件呈现给大众。
强台风“彩虹”登陆湛江的前一个晚上,像以往一样,我们备好了雨衣、安全帽、干粮,做好“追风”准备。这次台风登陆路径多变,我们按照三防办预测的台风登陆点,早早赶到徐闻。当得知台风将转移到坡头一带时,我们迅速从徐闻沿着国道赶回市区,采访车越接近市区,风力越大。当时已是4日中午12时许,汽车晃动得厉害,暴雨下得很猛烈。路上不时看到翻车,跌落的铁皮被吹得像布一样柔软。为了赶往台风登陆点,汽车一直在前进,直到暴雨将前方10米外的视线淹没,我们不得不停下来。可停在国道上又太危险,建筑物大多是铁皮屋,最终,我们不得不把车停在一加油站背后的墙壁旁躲风。
湛江晚报记者骑着摩托车顶着大风大雨进入村庄采访。
风力稍小,我们继续出发赶到吴川,直到晚上10点多才结束当天采访任务,写稿至5日凌晨4时许,天亮后继续奔走在灾后的路上。这些天来,晚上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已成为常态。
其实,台风天,我们也想躲避台风,但为了尽可能多地报道灾情,我们不得不在台风中奔跑。从业三年多来,台风登陆期间,我没有一次好好在室内感受躲台风的滋味。而我能感受到的是:汽车晃动到差点被掀翻、铁皮从眼前划过、广告牌在身后砸落、差点被风吹到海里……台风中我多次与死神擦身而过。
风雨中,湛江晚报记者周文硕在采访过程中搬开倒在路上的树,为汽车开路
强台风“彩虹”给湛江带来的杀伤力极大,很多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,可生活还得要继续,还得去面对。下次台风来临,湛江人需要更加坚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