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分数论英雄?
(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、原《散文世界》常务副主编 符昆光)
孩子成绩由100分降到98分,学生被家长惩罚;孩子成绩由55分升至61分,得到奖赏。在中国式的教育环境里,这组漫画无时无刻在上演。这种片面追求分数的社会风气,与我们整个社会追求GDP的风气同出一辙,都是后患无穷。
长期以来,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总是以升学率为最主要标准,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。升学率上了,会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升迁,荣誉、奖励接踵而至,群众赞声一片,学校威名远扬;升学率降了,会受到批评和责难。加上就业的压力,考取名校成为家长的追求,分数成为大多数家长判断孩子前途的唯一标准。
面对成绩至上分数第一的残酷现实,为子女 “以后的幸福”, 家长从幼儿园开始为孩子设计好宏伟蓝图,战争从选择名校开始。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下降,为孩子报辅导班、高薪聘请家教等。对父母的精心安排和学校的严格管理,不容学生有丝毫的质疑与反抗。众多学生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,被迫与素质教育分道扬镳,万般无奈地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搏杀,即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,实行“素质教育减负”成为最大空话鬼话。就像改革开放之初,随着“金钱至上”的各种论调的出现,为了获取丰厚的财富, 一些人铤而走险,不择手段,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勾当。这种现象,折射在学校里,“唯分数论”,就不足为奇了。
以分数论英雄早就被批得体无完肤,但追求智育,淡漠德育依然故我,而学生的道德品德每况愈下,利益至上,毫无回报社会之心,不知感恩,缺乏同情心,对弱势群体毫无怜悯之心,自私冷漠,唯我独尊却是不争的事实。培养出这样“高分”的“英才”,与追求具有很大破坏力的高GDP有何差异?
若长此下去,我们的民族的危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