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湾友”主创人员许瑞恩、周腾达、李超亮在书吧碰头,整理近期的“口述广州湾历史”资料。 记者 李忠 摄
家人的不理解困扰着他们。“起初父母认为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,他们觉得,在我们这个年纪,要好好工作赚钱买房才是正道。”周腾达说。
更让团队挠头的是,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。至今为止,作为“湾友”们的沙龙,“湛江往事书吧”已经几易其所,仍未找到固定的落脚点;最初整个团队只有两台入门级DV,三支录音笔。器材欠缺,以致许多珍贵的画面和声音,最终未能保存下来;为了出版《讲,广州湾:法国租借地的多元人生》,他们不得不采用众筹的形式,但资金仍是捉襟见肘;为了节省车钱、饭钱,他们不得不限制每期调研活动的志愿者人数……
“有时候因为钱的事情我们也挺尴尬的,但我们做这件事没有什么包袱,就像爱打篮球、爱打游戏一样。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前景越发明晰,尽管困难重重,我们却更加有信心。”周腾达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