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民参与讨论。记者 杨迅 摄
爱好摄影的驴友黄海:打造“渔人码头”更多要结合本地元素,融入广州湾法式风情、渔港特色,建一个综合性强的旅游商圈,打响湛江旅游名片。
渔港公园夜色。记者 杨迅 摄
学霸说:湛江“渔人码头”应打“本土牌”
复旦大学博士生唐朗诗:台湾淡水“渔人码头”东连大屯山脉、西隔淡水河与观音山相峙,骑自行车沿途不但可欣赏独特的河海风光,还有清代、民国及日本的建筑。这样的“渔人码头”是与周边环境相呼应的综合体,既有自然风光,也有历史文化的沉淀,还注重文化宣传,每份工艺纪念品都附有背后文化的文字宣传。我们湛江的“渔人码头”也应注重自身的特色,可以结合广州湾历史文化,作出清晰的文化定位,做出特色吸引游客。
北京大学学生宋鑫淼:“渔人码头”分两种,一种是以历史及功能划分的“渔人码头”,一种则是以美国旧金山“渔人码头”为代表的商业综合性的“渔人码头”。若以旧金山的“渔人码头”为例,湛江的金沙湾就是“渔人码头”,但建设程度不高。好的“渔人码头”是集历史文化、贸易、休闲、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,湛江如何才能建设出呢?最重要是要打“本土牌”,利用现有的广州湾历史文化资源,打造出有自身特色的“渔人码头”。如在“渔人码头”上建起湛江的“海洋文化博物馆”,展出具有广州湾海洋、渔民的历史文化,如版画、海洋工艺品等,吸引外地游客。近年来,随着“心灵栖息”之旅的火爆,也给湛江建设“渔人码头”提供了风向标。建设“渔人码头”,不仅要有商业气息,更要利用现有资源优势,建设出有生活气息,贴近旅客心理的休憩场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