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湛江云媒账号

善用本地元素深化文化内涵 让“渔民码头”变“渔人码头”

2015-01-28 17:08 来源:湛江晚报 作者:策划/崔彩玲 文/周文硕 朱明杰 李亚强 陈纪臻 李莉 实习生吕婕 图/杨迅

市民参与讨论。记者 杨迅 摄

爱好摄影的驴友黄海:打造“渔人码头”更多要结合本地元素,融入广州湾法式风情、渔港特色,建一个综合性强的旅游商圈,打响湛江旅游名片。

渔港公园夜色。记者 杨迅 摄

学霸说:湛江“渔人码头”应打“本土牌”

复旦大学博士生唐朗诗:台湾淡水“渔人码头”东连大屯山脉、西隔淡水河与观音山相峙,骑自行车沿途不但可欣赏独特的河海风光,还有清代、民国及日本的建筑。这样的“渔人码头”是与周边环境相呼应的综合体,既有自然风光,也有历史文化的沉淀,还注重文化宣传,每份工艺纪念品都附有背后文化的文字宣传。我们湛江的“渔人码头”也应注重自身的特色,可以结合广州湾历史文化,作出清晰的文化定位,做出特色吸引游客。

北京大学学生宋鑫淼:“渔人码头”分两种,一种是以历史及功能划分的“渔人码头”,一种则是以美国旧金山“渔人码头”为代表的商业综合性的“渔人码头”。若以旧金山的“渔人码头”为例,湛江的金沙湾就是“渔人码头”,但建设程度不高。好的“渔人码头”是集历史文化、贸易、休闲、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,湛江如何才能建设出呢?最重要是要打“本土牌”,利用现有的广州湾历史文化资源,打造出有自身特色的“渔人码头”。如在“渔人码头”上建起湛江的“海洋文化博物馆”,展出具有广州湾海洋、渔民的历史文化,如版画、海洋工艺品等,吸引外地游客。近年来,随着“心灵栖息”之旅的火爆,也给湛江建设“渔人码头”提供了风向标。建设“渔人码头”,不仅要有商业气息,更要利用现有资源优势,建设出有生活气息,贴近旅客心理的休憩场所。

23456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

湛开云(中国)

  • 霞山观海长廊将添赏美景吹海风好去处
  • 湛江2个集体、3名个人入选第十一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
  • 赤坎区“三八”妇女维权周暨学雷锋巾帼志愿普法活动举办
  • 市博物馆送展进校园
  • 湛江经开区举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
  • 花漫港城  满目芳菲
    热点新闻排行
  • 月点击
  • 周点击
  • 日点击
  •   
数字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