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人士:细化文化内涵,服务湛江人
“湾友”何小婷:不是要把外地的“渔人码头”“挪”到湛江,而是应该怎样去结合湛江本地的文化,细化文化内涵。把湛江的“渔人码头”打造成为一种无法复制的文化传承,带动周边产业,或者可保留渔民出海打鱼的景象,让游客亲身感受传统行业的氛围。
湛江往事书吧负责人。记者 杨迅 摄
湛江往事书吧“吧主”许瑞恩:“渔人码头”先要服务湛江人。本地人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,才会对在外的亲友大力推介。我心目中理想的“渔人码头”是完美融合渔业、贸易、休闲、娱乐、商业、文化等各种元素。
专家:抓住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机遇
学者在现场发表看法。记者 杨迅 摄
景教授:根据文献记载,从宋代到清代,本地的港口贸易繁华,有很多埠头、港口。如今,湛江要抓紧国家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,建设集渔民打渔、游人娱乐、休闲、文化为一体的渔人码头。湛江可结合海湾城市特色,将东堤路一带进行改造,赋予情调,赋予更多的内涵。利用这一带的法式建筑进行精心打造,让“渔人码头的功能更加丰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