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为雷剧谋地位
《抓阄村长》进京
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,剧团演出进入了黄金期,民营剧团纷纷效仿,雷剧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。但一直在乡间地头演出的雷剧,从没登过大雅之堂。雄心勃勃的雷剧人想把雷剧带出去亮相,一方面检阅改革是否成功,一方面也想为雷剧的发展把好方向。
走出去必须有好剧目,《抓阄村长》编剧卢凌日敏锐地捕捉到了改革开放农村出现的种种新问题,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位新时期村长的形象。在纪念毛泽东同志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发表五十周年文艺晚会上,湛江实验雷剧团把《抓阄村长》搬上舞台,受到群众的青睐。1992年,这个选材好、立意好、富有生活气息的剧目应文化部艺术局邀请赴京演出。
一个偏僻地方的剧种能进京演出,是多么大的荣耀, “排练那段时间,无论是在家还是下了排练场,整个人还很入戏,觉得自己就是牛德禄。”剧中扮演村长的曾成说,他在排练中扭伤了腰,靠打穴位封闭坚持演出,至今留有后遗症。
该剧村主任成天贵扮演者陈善贤老师回忆初次进京的情景:剧团住在北京京剧院招待所,条件比较差。怕大家吃不惯北京的东西,随团带着厨师和咸鱼、咸鸭蛋等,开饭时全团人蹲在地上吃饭喝酒,有人还笑称:“到北京演出和到北和演出一个样。”
这个充满乐观主义的雷剧团,让雷剧“雷”震京城。首场演出在北京儿童剧院,随后又在中南海演一场。演出得到北京专家的好评,为广东挣得首个戏剧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。
《抓阄村长》晋京演出后下乡演出,周边村庄的人都赶去看戏,许多人坐着拖拉机来,人山人海,场面相当壮观。作为神诞戏的雷剧很长时间被认为只适合演传统剧目和古装戏,现代喜剧《抓阄村长》为雷剧的发展提供了另一个可能,创作空间也更加广阔。